“隔壁小区安装了电子门禁,但我们小区连物业都没有,是不是就没法封闭式改造了?”这是不少市民向12345咨询时提出的疑问。街道辖区内的72个小区中,有42个小区都属于老旧小区,很多都是由原先某单位宿舍楼、宿舍大院逐渐转变而来的。时至今日,产权单位不清、因资金有限导致失管,以及没有物业服务等问题非常普遍。
目前街道挑选出的这些小区,是基本具备改造条件的。所谓“具备改造条件”,首先是产权单位基本明确。虽然产权单位能力有限,但平日里小区至少是有专人进行盯守维护,居民的基本服务可以保障。其次是居民有付费意识,愿意在后期管理中引入物业并支付相应费用。这样的小区,可以完成从房管科服务到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的转变,基本具备了封闭式改造的条件。
“进行封闭式改造,居民具备付费意识非常重要。”街道办事处进行老旧小区封闭式管理改造,先后投资超过百万元。但投入后并非一劳永逸,设备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同样依赖人和资金。因此,后期引入物业管理非常必要,居民的观念转变也很重要,“现在正在改造的7个小区当中,大多数小区的物业费每平方米仅1元,但从‘零’到‘一’的转变很不容易,需要街道社区耐心细致地做工作。”
“一提到智能,就会让人觉得对老年人不友好。”涉及改造细节问题,人脸识别等智能设备的使用一开始让很多老人颇有抵触,一些老人提到,现在智能设备越来越多,就怕自己用不明白,“人脸识别的机器,到底该怎么注册?”记者发现,多数小区的使用方式都很近似,其中,特别考虑到了老年人的需求。
记者从街道办事处了解到,在某小区居住的老年人登记人脸识别是可以不使用手机注册的。居民只需携带身份证原件、房产证或户口簿原件,直接到居委会办理即可。如果是小区租户,则携带身份证原件及租房合同原件前往办理。
科室下沉干部、社区工作人员除了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外,还无惧严寒酷暑坚守在值岗一线,至今无一人请假。工作人员每天6点至24点,2小时为一班,轮流执勤,在出入口进行人员登记、测量体温等,再加上许多临时性的急活,工作量大。
未来,随着智能门禁系统的落地,小区此前封闭的其他出入口将陆续开放。届时小区居民出行将更加方便,社区的工作也有望逐渐恢复常态。